- 议政大臣
- (议政大臣, 議政大臣)
官名。 清(后金)太祖建立八旗制度后, 又置议政五大臣及理事十大臣共理政刑。 此五大臣掌理满族内部诉讼等事, 与赞决军国大事的费英东等五大臣不同。 太祖去世前, 遗命由八固山(八个旗主)主议国政, 议政大臣与八贝勒共议之制于是并存。 清太宗提高君权, 天聪八年(1632), 废除八固山共治之法, 又于崇德二年(1637)命贝子尼堪、 洛托、 博洛等与议国政, 每旗设议政大臣三人, 设议政处为办事之所。 入关后, 一度打破全由满族王公充当议政大臣的限制。 清世祖去后, 康熙初年, 鳌拜等以议政大臣身份辅政, 大权尽落满族王公之手。 康熙亲政后, 议政大臣权力仅存名义。 乾隆五十七年(1792), 明令裁撒。
* * *(議政大臣, 议政大臣) 官名。 清(後金)太祖建立八旗制度後, 又置議政五大臣及理事十大臣共理政刑。 此五大臣掌理滿族內部訴訟等事, 與贊決軍國大事的費英東等五大臣不同。 太祖去世前, 遺命由八固山(八個旗主)主議國政, 議政大臣與八貝勒共議之制於是並存。 清太宗提高君權, 天聰八年(1632), 廢除八固山共治之法, 又於崇德二年(1637)命貝子尼堪、 洛托、 博洛等與議國政, 每旗設議政大臣三人, 設議政處為辦事之所。 入關後, 一度打破全由滿族王公充當議政大臣的限制。 清世祖去後, 康熙初年, 鼇拜等以議政大臣身份輔政, 大權盡落滿族王公之手。 康熙親政後, 議政大臣權力僅存名義。 乾隆五十七年(1792), 明令裁撒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